日韩一级大片_久久久久区_黄色大片一级片_国产成年无码V片在线_一级黄色伦理片_毛片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

?

徐經理18936085105

技術支持

張掖市2019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

發布時間:2020-07-13

張政辦發〔2019〕18號


張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張掖市2019年度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市直有關單位:

現將《張掖市2019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印發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張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2月26日



張掖市2019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



為有序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任務,保持和改善全市土壤環境質量,根據《張掖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制定本年度工作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全面掌握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狀況,使全市未利用地得到科學管理,建設用地新增污染得到有效防范,土地空間布局管控進一步優化,全市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啟動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工作,優先保護類和安全利用類耕地得到嚴格保護,受污染耕地實現安全利用,建立健全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制度。加快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加強工礦企業土壤污染防控,礦產資源開發活動對土壤污染的危害得到減輕,農業生產污染土壤能夠得到控制,生活活動造成的土壤污染逐步減少,全市土壤環境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強。

二、重點任務

(一)全面掌握土壤環境質量狀況

1.各縣區根據《張掖市2019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制定本轄區2019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計劃。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水務局、市林草局、市應急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畜牧獸醫局、市商務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2.開展土壤環境狀況詳查。貫徹落實《甘肅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實施方案》,完成全市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各項工作,大力推動成果應用,全面落實重點行業企業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按照國家和省上統一要求,將生態環境、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等部門相關數據上報國家土壤環境基礎數據庫及全國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平臺并及時更新。按照《甘肅省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實施方案》,摸清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及污染地塊分布,建立污染地塊清單和優先管控名錄,合理確定土壤用途,為實施土壤污染治理、風險管控、建設用地準入管理提供支撐。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配合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住建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3.貫徹落實《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環保部令第42號),做好全國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信息系統的管理,督促4塊疑似污染地塊的土地使用權人按要求開展土壤環境詳細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治理修復及其效果評估等工作并將有關報告或方案上傳污染地塊信息系統。強化相關部門間協調聯動,建立健全聯動工作機制,加強溝通,共享污染地塊信息,實行聯動監管,嚴格土地流轉、用地審批和開工許可等方面審查,合力推進土壤污染防治風險排查和管控工作。加強對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狀況調查、風險評估和污染地塊風險管控、治理與修復活動的監管。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配合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二)切實抓好未污染土壤保護

4.排放重點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在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時,增加對土壤環境影響的評價內容,提出防范土壤污染和防控環境風險的具體措施;嚴格落實環保“三同時”制度,需要建設的土壤污染物防治設施要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縣區人民政府與新增的重點行業企業簽訂土壤污染防治責任書,明確相關措施和責任,責任書向社會公開。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5.加強規劃區劃和建設項目布局論證,推動實現土地集約、高效、可持續利用。科學布局生活垃圾處理、危險廢物處置、廢舊資源再生利用等設施和場所。禁止在居民區、學校、醫療和養老機構等周邊新建工業企業。

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配合單位:市工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草局、市畜牧獸醫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三)深入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

6.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變用途,確保其面積不減少、土壤環境質量不下降,除法律規定的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確實無法避讓外,其他任何建設項目和開發行為不得占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向優先保護類耕地集中的地區傾斜。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財政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7.堅決防止永久基本農田“非農化”,市政府將對優先保護類耕地面積減少或土壤環境質量下降的縣區,進行預警提醒并依法采取環評限批等限制性措施,并對縣區政府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或問責。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配合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8.落實農用地分類管理制度,制定《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工作計劃》并完成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工作,以耕地為重點分別采取相應管理措施,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建立分類清單,數據上傳農用地環境信息系統,定期對各類別耕地面積、分布等信息進行更新。制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計劃或治理與修復計劃,建立項目庫并組織實施。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配合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9.要重點圍繞“提質、節地、節肥、節水”,推行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少耕免耕、糧豆輪作、農膜減量與回收利用等措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消除或減輕使用化肥、農藥和除草劑等對土壤的污染。農村土地流轉的受讓方要履行土壤保護的責任,避免因過度依賴化肥、濫用農藥等不合理農業生產方式造成土壤環境質量和耕地質量下降。加強對嚴格管控類耕地的用途管理,依法劃定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嚴禁種植食用農產品。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配合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林草局、市畜牧獸醫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10.制定實施重度污染耕地種植結構調整或退耕還林還草計劃,將嚴格管控類耕地納入國家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實施范圍。嚴格控制林地、草地、園地的農藥使用量,優先將重度污染的牧草地集中區域納入禁牧休牧實施范圍,采用新型阻沙固沙網固沙壓沙、設立圍欄和人工促進自然修復工程等新技術,使土壤得到有效恢復。加強對重度污染林地、園地產出食用農(林)產品質量檢測,發現超標的要采取種植結構調整等措施。

牽頭單位:市林草局。

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畜牧獸醫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11.要分階段逐步對優先區域及其周邊污染源進行排查,嚴禁在優先保護類耕地集中區域新建有色金屬冶煉、石油加工、化工、焦化、電鍍、制革、農藥、鐵合金制造、危廢處置等行業企業,現有相關行業企業要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加快提標升級改造步伐。

牽頭單位:市工信局。

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四)嚴格落實建設用地準入管理

12.依據國家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規定,對擬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有色金屬礦采選、有色金屬冶煉、化工、農藥、鐵合金制造、危廢處置等行業企業用地,以及用途擬變更為居住和商業、學校、醫療、養老機構等公共設施的上述企業用地,由土地使用權人負責開展土壤環境狀況調查評估,調查評估結果向所在地生態環境、自然資源部門備案;已經收回的,由所在縣區人民政府負責開展調查評估。重度污染農用地轉為城鎮建設用地的,由所在縣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開展調查評估,調查評估結果要報上一級生態環境、自然資源部門備案。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配合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13.根據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結果,健全完善污染地塊名錄及其開發利用的負面清單,合理確定土地用途。符合相應規劃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要求的地塊,可進入用地程序。暫不開發利用或現階段不具備治理修復條件的污染地塊,由所在縣區人民政府組織劃定管控區域,設立標識,發布公告,開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氣環境監測。發現污染擴散的,有關責任主體要及時采取污染物隔離、阻斷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地塊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加強土地征收、收回、收購以及轉讓、改變用途等環節的監管,在開展土地征收、收回、收購工作時,應及時查詢污染地塊信息系統,對涉及疑似污染地塊或污染地塊的,應記錄查詢日期和地塊土壤環境質量狀況結果,并征求生態環境部門的意見,取得生態環境部門的書面回復。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配合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14.將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要求納入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土地開發利用必須符合土壤環境質量要求。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相關規劃時,應充分考慮污染地塊的環境風險,合理確定土地用途。對存在嚴重污染的地塊,要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禁止建設區,禁止開發為建設用地。結合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嚴格執行城鄉規劃論證,強化審批管理,依法做好公示、公開工作。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配合單位:市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五)預防工礦企業污染土壤

15.確定轄區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實行動態更新,并向社會公布,列入名單的企業自行或委托有資質的機構,對其企業用地每年開展至少1次土壤環境監測,相關監測數據和報告向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備案并向社會公開。同時,要嚴格按照重點排污單位(重點污染源)管理相關要求,對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做好監察執法、監督性監測、信息公開、清潔生產、排污申報登記和環境統計等環境管理工作,對發現擅自停運污染防治設施、偷排偷放、超標排放、污染事故等嚴重環境違法問題的,要依法依規嚴肅查處。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16.持續推進重金屬污染防治。嚴格落實省上制定的重金屬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和考核細則,全面完成省上下達的重金屬污染物排放年度控制目標,落實相關總量控制、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排污許可制度,對超標、超總量、不按排污許可證載明事項排放污染物的企業,加倍征收排污費,依法從重從嚴處罰;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整改后仍不達標的企業,依法責令其停業、關閉,并將企業名單向社會公開。以鉛、鋅、銅等有色金屬采選、及冶煉集中區域及和耕地重金屬污染突出區域為重點,聚焦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深入開展農用地周邊環境風險排查整治。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工信局、市自然資源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17.依據國家鼓勵的有毒有害原料(產品)替代品目錄,引導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盡量使用低毒低害和無毒無害原料,減少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含量。加強化工、農藥等工業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含量的監控。有色金屬冶煉、化工、農藥、鐵合金制造、危廢處置等行業企業拆除生產設施設備、構筑物和污染治理設施,要按照企業拆除活動污染防治技術規定,事先制定殘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處置方案,并報所在縣區生態環境、工信部門備案;要嚴格按有關規定實施安全處理處置,防范拆除活動污染土壤。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配合單位:市工信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18.實施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對利用處置設施不能穩定運行、污染物排放不能穩定達標的經營單位要依法取締。合理布局并推進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建設,不斷滿足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需要。嚴格按照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做好工業廢渣、礦物殘渣、醫療廢物等固體(危險)廢物的安全處置。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配合單位:市工信局、市衛生健康委。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19.全面落實《張掖市有害生活垃圾安全處置方案》,完成年度工作任務,做好廢舊電池、含汞熒光燈管、溫度計等含重金屬的生活垃圾安全處置。

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配合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20.按照國家重金屬相關行業準入條件,禁止新建落后產能或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建設項目,制定涉重金屬重點工業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鼓勵企業采用先進適用生產工藝和技術。繼續淘汰涉重金屬重點行業落后產能,提高相關行業落后產能淘汰標準,逐步退出落后產能,對不符合國家和省上產業政策屬于淘汰關停的現有企業,在限期內未完成技術改造的,一律提請所在縣區人民政府依法關停。探索實施工業廢物分類處置和利用環節規范化管理制度,鼓勵企業改進生產工藝實現工業廢物減量化。

牽頭單位:市工信局。

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21.加強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處置,全面落實《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整治方案》,整治尾礦、煤矸石、粉煤灰、冶煉渣、鉻渣及脫硫、脫硝、除塵產生固體廢物的堆存場所,完善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等設施。開展廢輪胎、廢塑料等再生利用行業清理整頓,鼓勵相關企業采用先進工藝、集聚發展,提高再生利用水平。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22.加強對歷史遺留尾礦庫和無主尾礦庫的整治,制定整治方案,做好閉庫尾礦庫的監督檢查,落實閉庫尾礦庫土地復墾和地質災害防治監管工作,完善覆膜、壓土、排洪、堤壩加固等隱患治理和閉庫措施。

牽頭單位:市應急局。

配合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23.規范電子廢物、廢舊汽車拆解等社會源廢物的回收、貯存、處置活動。推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轉型升級,以廢棄電子產品、廢棄飲料瓶等為突破口,在有條件的社區、商場等公共場所設立智能型自動回收機。

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六)控制農業生產污染土壤

24.加強肥料農藥市場監管,嚴禁銷售高毒高殘留農藥。嚴禁將城鎮生活垃圾、餐廚垃圾、污泥、工業廢物直接用作肥料。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配合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林草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25.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制定《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年度工作方案》并按計劃實施,采取精準施肥、改進施肥方式、有機肥替代等,減少盲目施肥行為。大力推廣高效新型肥料,鼓勵農民及各農業經營主體增施有機肥,推進秸稈、畜禽糞便資源肥料化利用,推廣水肥一體化等高效技術,減少化肥使用量。科學施用農藥,推廣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技術,圍繞制種玉米、蔬菜、馬鈴薯、果樹、中藥材等特色作物和小麥、油菜等主要農作物,建立適合不同作物的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區。推廣應用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現代植保機械,提升霧化和沉降度,提高農藥利用率。組建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提高統防統治覆蓋率。2019年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利用率達到38%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2%以上。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配合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林草局、市畜牧獸醫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26.推進廢棄農膜回收利用。深入貫徹《甘肅省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條例》,制定《廢棄農膜回收利用試點工作方案》并按計劃實施,嚴格執行地膜產品強制性標準,強化農膜市場監管執法,嚴厲打擊違法生產和銷售不合格農膜的行為,杜絕超薄地膜在市內生產、銷售和使用,引進可降解和無污染的環保型農膜新產品,推廣使用厚度大于0.01mm的地膜和一膜兩年用、適時揭膜、機械拾膜等技術。健全廢棄農膜回收貯運和綜合利用網絡,統一規劃設立廢舊農膜臨時機動回收站(點),切實提高廢舊農膜定點收購加工企業加工生產能力,繼續發揮財政資金激勵引導作用,充分調動各方面回收和綜合利用廢棄農膜的主動性、積極性,確保2019年廢棄農膜回收利用率達到75%以上。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配合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27.依托已建成的農村飲水水質監測中心,加強對農業灌溉用水水質監測,每年對黑河中游灌溉面積大于30萬畝的灌區水進行抽查監測。對因長期使用污水灌溉導致土壤污染嚴重、威脅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及時調整種植結構,嚴格清污分流。

牽頭單位:市水務局。

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七)減少生活活動造成土壤污染

28.深入實施“以獎促治”政策,擴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范圍,將污水處理、垃圾收集轉運處理設施設備運行維護費用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確保項目正常運行。按時完成省上下達的農村環境整治項目,加快農村污水處理、垃圾收集轉運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周邊生活污水、垃圾及畜禽養殖廢棄物的處理處置,強化執法監管和風險防范,堅決杜絕突發環境事件影響水源安全。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配合單位:市住建局、市財政局、市畜牧獸醫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29.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深入推進《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排查和整治方案》并完成年度整治任務,整治非正規垃圾填埋場,合理規劃布局農村垃圾處理設施,持續推進《張掖市全域無垃圾三年行動工作方案》確定的年度工作任務。落實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處置長效保障機制及設施設備運行管理機制,建立村莊保潔制度,統籌推進農村垃圾分類、收集、轉運和處理。

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畜牧獸醫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30.在商貿流通行業推廣使用環境標志產品,減少過度包裝,減少一次性產品、不易降解物料的使用,增強回收利用力度。

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配合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八)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

31.組織實施全市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加快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建設進度,更新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項目庫。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配合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九)加大土壤環境監管力度

32.加大執法力度,將土壤污染防治作為環境執法的重要內容,落實監督責任,抓好相關企業日常環境監管和環境違法行為查處,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嚴厲打擊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違法違規存放危險化學品、非法運輸危險化學品和危險廢物及有毒有害物質、非法處置危險廢物、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設施、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等環境違法行為。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配合單位:市公安局、市工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草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33.完善市、縣區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加強環境應急演練,組織開展環境應急管理人員專業技術培訓,提升全市環境應急管理、技術支撐、處置救援能力。督促重點行業企業依據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其產生的污染物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排放總量,以及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和運行情況。實行有獎舉報,鼓勵公眾通過“12369”舉報熱線、信函、電子郵件、政府網站、微信平臺等途徑,對亂排廢水、廢氣,亂倒廢渣、污泥等污染土壤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投訴和監督。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配合單位:市應急局、市工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住建局、市財政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明確責任分工。各縣區要于2019年3月底前制定并公布本轄區2019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計劃,確定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任務分工,明確責任主體。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協同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二)加大資金投入。各縣區要全面落實土壤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市、縣區財政要加大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支持土壤環境調查與監測評估、監督管理、治理與修復等工作。要進一步統籌相關財政資金,通過現有政策和資金渠道加大支持力度,將涉農資金更多用于優先保護類耕地集中的鄉鎮。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勵相關企業參與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

(三)嚴格評估考核。將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標任務納入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直部門單位生態環境工作目標責任書,分解落實目標任務并進行嚴格考核。各縣區要建立重點任務管理臺賬,每季度向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工作進展情況,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適時通報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對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區域土壤環境質量明顯下降、防治工作不力、群眾反映強烈的縣區,將約談縣區政府及其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對失職瀆職、弄虛作假的,區分情節輕重,予以誡勉談話、責令公開道歉、組織處理或黨紀政紀處分;對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四)開展宣傳教育。將土壤污染防治培訓納入黨政領導干部培訓,強化黨政機關、學校、企業、社區、農村等的環境宣傳和培訓工作。利用主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結合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土壤日、世界糧食日、全國土地日等重要節點,開展主題宣傳活動,普及土壤污染防治相關知識,加強法律法規政策宣傳解讀,營造保護土壤環境的良好社會氛圍,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

產品展示

最新資訊

?

徐經理18936085105

手機:徐經理18936085105/王經理18013113750/顧經理18112779166
電話:徐經理18936085105
傳真:0512-66583571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地 址:蘇州市吳中區臨湖鎮許家港路298號

韓博科技專業生產廚余垃圾處理器,餐廚垃圾處理器,食物垃圾處理器,歡迎來廠參觀!同時提供有機垃圾處理設備新聞,餐廚垃圾處理設備成功案例及技術!

站長QQ:1294562135網站地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化德县| 丰镇市| 平阴县| 柳林县| 抚松县| 奉节县| 珠海市| 壤塘县| 武功县| 宜宾市| 郴州市| 胶州市| 达日县| 石泉县| 邵阳市| 云龙县| 吉安市| 乌鲁木齐市| 天台县| 玛曲县| 孙吴县| 南川市| 蒙自县| 吉林市| 南昌市| 广东省| 青川县| 甘洛县| 贵定县| 尖扎县| 甘肃省| 洛浦县| 伽师县| 通江县| 五指山市| 措美县| 龙岩市| 延吉市| 磐石市| 贞丰县| 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