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级大片_久久久久区_黄色大片一级片_国产成年无码V片在线_一级黄色伦理片_毛片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

?

徐經理18936085105

技術支持

景寧畬族自治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五年規劃(2018-2022)

發布時間:2019-08-01


十九大報告倡導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生活垃圾分類是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一項根本性工作,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有力措施。習近平作出了“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置系統”的重要指示。2017年12月8日,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動員會,省委、省政府號召全民行動起來,堅決打贏垃圾治理攻堅戰。浙江省自2014年以來,積極推行“分類減量、源頭追溯、定點投放、集中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并取得顯著效果,有效地改善了農村人居條件,提升了農村生態環境質量。2017年底全省實現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村達到30%,到2022年全省農村將實現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基本覆蓋,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模式。依照全省統一部署,景寧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啟動,農村生活垃圾“四分四定”處理取得初步成效,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水平不斷提升。景寧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依然面臨著一些有待于突破的難題,如何依照景寧縣農村的具體情況實行最有效的分類處理技術,不斷創新機制,走出一條有景寧特色的、高質量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之路,這是未來景寧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規劃范圍:全縣農村地區,涉及所有的21個鄉鎮(街道)的254個行政村。

規劃期限:規劃基準年為2017,規劃期限為2018-2022年。


一 、景寧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指導思想、原則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發改委、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文件精神,有效落實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扎實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意見》,深入推進全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依照景寧實際,建立有效的長效機制和規范化的制度體系,建立健全分類投放要定時、分類收集要定人、分類運輸要定車、分類處理要定位的“四分四定”垃圾處理體系,不斷推進前端農戶分類精準化、中端收集運輸規范化、末端處理設施標準化,積極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管理,全面打贏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攻堅戰,優化“中國畬鄉、和美景寧”的人居環境,切實提高村民人居環境質量和生態文明水平。

(二)基本原則

1.統籌兼顧,合理布局

統籌分配垃圾分類資源投入,科學規劃全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整體布局,結合人口聚集程度、自然地理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生活垃圾成分和性質,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建設具有污染防治措施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和減量化設備以及相關配套建設。城鄉并舉,統籌考慮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清運系統建設,促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的一體化、同一化。

2.源頭減量,系統治理

引導村民轉變思維、改變生活習慣,形成節約、共享、環保的新理念,從源頭減少垃圾,通過分類回收再利用,減少被焚燒和填埋的垃圾量。把垃圾前端農戶、中端收集運輸、末端處理的整個流程和環節納入整體化的治理體系,通過制度建設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全過程的無縫隙對接,推動政策的互通與配套、強化多部門聯動。

3.政府主導,社會參與

充分發揮縣級政府和鄉鎮(街道)在垃圾分類中的主導作用,強化組織,分工協作。充分發揮村委、社區和各類基層社會組織對村民在源頭垃圾分類上的引導和指導,創新機制,鼓勵多元化投資模式,完善法規政策,建立健全技術標準體系,引入市場機制,通過PPP模式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充分調動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建設和運營的積極性。

4.因地制宜,分步推進

根據村莊的人口密度、地形地貌、氣候類型、經濟條件等因素,以農民可接受、操作較容易為原則,因地制宜選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技術,合理確定技術模式;既要考慮建設成本,更要考慮運行維護成本;處理好技術實用性和技術統一性的關系,避免技術“多而雜、散而亂”,切實保證設施“建成一個、運行一個、見效一個”。依照農民生活習慣和村民日常分類的便利性等具體實際,選擇經濟適用、簡單易行的分類模式,有重點分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覆蓋面。

(三)基本目標

以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置為突破口,依照全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一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五年全面決勝”的目標要求,按照“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體系”的總目標,“一年見成效”。即到 2018 年,全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達到5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5%以上、資源化利用率達到 80%以上。“三年大變樣”。即到2020年底,全縣農村普遍建立垃圾分類制度,農村垃圾分類收集覆蓋面達到100%,農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60%以上,資源化利用率達90%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100%。“五年全面決勝”。即到 2022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75%以上,資源化利用率基本達100%。以高標準建設一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制度和標準,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垃圾分類綜合治理、全民參與的氛圍基本形成。

表1 景寧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五年規劃目標

序號

主要指標

五年規劃目標

1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

100

    2

垃圾回收利用率(%)

         75

    3

分類垃圾的分類運輸率(%)

        100

    4

分類垃圾的分類處置率(%)

        100

    5

有機(餐廚)垃圾資源化率(%)

        100

 

二、景寧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現狀

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之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一直以來都是景寧縣農村工作中的重要議題,早在8年前,景寧縣就開始了農村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和清運,2015年就開始啟動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分別在東坑鎮、大均鄉、大漈鄉、景南鄉先行先試,之后逐步推行。通過衛生填埋及垃圾焚燒等方式,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2017年開始,為了更好地落實浙江省和麗水市關于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資源化綜合利用的相關政策,景寧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穩步推進,經過一年的努力,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政策落實到位,配套制度機制基本建立

結合景寧縣的具體特點,在前期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修改完成了《關于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縣政府成立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各相關職能部門、單位和鄉鎮(街道)為成員單位,負責對全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協調、指導、監督。按照城鄉并舉、試點和宣傳同步進行的要求,確定了實施全縣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三化”推進方案,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規劃、培育、處置、管理“四大”體系,完善生活垃圾“四分四定”處理系統。明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主要做法和基本要求。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工作體制基本建立,各鄉鎮(街道)出臺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明確各項職責分工,按年度與各分類村簽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責任書。通過以獎促潔、規范操作流程等手段優化前端垃圾收集和分類。

(二)不斷深化普及,村民分類意識明顯提升

為了引導村民形成共識、養成習慣,提高村民積極性,縣農辦和相關部門進行了全方位、高密度、多渠道的宣傳。借助畬鄉報、村村通廣播、微信公眾號等宣傳媒介宣傳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內容。深入到各行政村大力宣傳垃圾分類常識,組織召開垃圾分類啟動儀式,召開垃圾分類動員會、交流會、分享會,現場講解垃圾分類的方法與知識,實戰操作演練,入戶指導操作,編制垃圾分類指導牌、宣傳牌,印發宣傳手冊。各鄉鎮街道組織村民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培訓,大力宣傳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的政策措施、垃圾處理成效和典型經驗做法,倡導低碳節約的生產方式和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垃圾源頭減量和循環利用。創新宣傳方式,充分發揮老年協會、黨員干部、鄉校青少年和廣大婦女作用,開展黨員干部“垃圾分類我先行”、青少年“小手拉大手”、婦女同胞“清潔家園、婦女先行”等活動,營造出較為濃厚的人人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村民的分類意識得到顯著提升。

(三)立足本地實際,景寧特色模式基本形成

在總結景寧縣前期垃圾分類經驗和借鑒其他地方先進做法的基礎上,立足景寧縣農村實際,形成了“2+4”的垃圾分類處置的模式,可腐爛、不可腐爛兩類垃圾農戶首分,可腐、可回收、有害與其他四類垃圾保潔員再分類。實現農村生活垃圾一體化分類:農戶(分類)→分類垃圾桶(分類)→保潔員二次分類→可回收物集中至村可再生資源回收站(分類)→車輛清運(分類清運)→垃圾中轉站(減量、制肥等)→車輛清運→垃圾焚燒廠。凸顯鄉鎮垃圾分類工作的主體責任,下放權力,激活機制,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由鄉鎮負責本收集區域垃圾收集處理的組織、實施、監督、考核工作,實行清掃與清運分離,完善考核機制,提升清掃與清運標準。以鄉鎮(街道)為業主自行招投標選擇清運公司,引入競爭機制。建立黨員、村干部聯戶制度,由 1 名黨員或1名村干部聯系農戶,采取分片包干到戶行動,重點鄉鎮(街道)推行垃圾超市建設等等具有景寧特色的方式方法的創新。

(四)資金保障有力,垃圾分類工作初顯成效

近年來,景寧縣進一步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財政力度,把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運行維護經費納入農村衛生保潔資金保障范圍。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資源化工作五年計劃資金共計1250萬,其中包括800萬“兩山”一類資金及450萬省補專項資金。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工作2017年度總投資資金為1076.0761萬元,截止目前,景寧縣已經完成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村87個,涉及13個鄉鎮。其中,宣傳牌建設90個(每個宣傳牌下包含四個大桶),投入經費31.5萬元,戶分類桶4549個,投入經費31.7萬元,垃圾分類投放桶402個,投入經費7.2萬元,“兩山”一類資金共投入90.4萬元(具體見圖1)。6個資源減量化試點建設經費共投入458萬元左右。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基礎性設施建設已經進入全面啟動和加速階段。

農村生活垃圾資源減量化試點站6個均啟動施工,分別為沙灣鎮、渤海鎮、紅星街道、東坑鄉、雁溪鄉和鸕鶿鄉,沙灣鎮減量化機器正式安裝運行。減量化站點機器為低溫磁降解機器,一臺磁降解機器日處理量為2噸,6個站點建成后毛垟、沙灣、秋爐、標溪、鸕鶿、英川、東坑、大漈、景南、雁溪、家地、大地、渤海、九龍等15個鄉鎮直接受益,有效提升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三化”的效果。據統計,2017年沙灣鎮清運垃圾187車共1122噸,鸕鶿鄉清運垃圾100車共600噸左右,雁溪鄉共清運垃圾66車共396噸左右,東坑鄉清運垃圾285車共1710噸左右,渤海鎮清運垃圾120車共720噸左右、紅星街道清運垃圾439車共2634噸左右(具體見圖2),全縣2017年共清運垃圾總數大概為8277噸左右,有效地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三、景寧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存在的問題

盡管景寧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積極的效果,但是由于受到本地特殊環境和工作階段的條件限制,目前景寧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依然存在著一些不足:

(一)垃圾分類工作的覆蓋面有待于進一步擴大

目前全縣已經完成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村總數87個,分布在13個鄉鎮,盡管從所涉及到的鄉鎮數量來看似乎已經超過了全縣鄉鎮總數的50%,但從行政村來看,完成垃圾分類的行政村數量只占總行政村數量的34.2%。其中除了沙灣鎮26個行政村、東坑鎮18個行政村、景南鄉8個行政村、大漈鄉8個行政村、大均鄉9個行政村、鄭坑鄉9個行政村已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以外,其他10個已經實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村的鄉鎮均未實現100%覆蓋。其中渤海鎮、梅歧鄉、標溪鄉分別只完成了1個垃圾分類村,澄照鄉2個,梧桐鄉和毛垟鄉分別為4個。從受益人口上來說,現有的農村分類村大概覆蓋的人口總數為2萬多戶,總體比例依然比較低,與廣大群眾改善人居環境的需求依然有不小的距離。圖3對我縣垃圾分類村的分布情況進行了簡單的呈現,從中可以看出,垃圾分類村的建設有待于進一步擴大。

(二)垃圾分類配套設施建設有待于進一步強化

目前我縣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主要是通過集中分類清運的方式到中轉站,通過壓餅裝置處理后運送到縣垃圾焚燒廠進行統一處理,減量化效果還不夠明顯,這主要受制于現有的減量化基礎設施。目前盡管有6個農村生活垃圾資源減量化試點施工完成,但真正開始運轉并發揮效能的只有沙灣鎮一處,以兩臺機器每天處理2噸的垃圾量來說,目前沙灣鎮減量化機器總體以上只能滿足本鎮垃圾減量化的需求。即使6個站點全部正常運轉,其垃圾減量化方面的能力依然有限,以6個站點輻射15個鄉鎮來計算,明顯力不從心。15個鄉鎮總人口共8萬左右,實際常住人口大概在5萬左右,面積900平方公里,也就是說,每個站點平均要承擔0.9萬人口的垃圾減量化壓力,平均每個站點的輻射范圍大概是150平方公里(現有6個站點的布局和輻射情況見圖4所示),這個不管是對每個站點的垃圾處理能力還是清運距離來說都是很難實現垃圾日產日清。

(三)垃圾分類的制度體系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目前我縣農村生活垃圾從收集、垃圾桶至中轉站的清運、中轉站的運行、從中轉站到焚燒廠的縱向工作流程以及垃圾焚燒均由不同的主體承擔,垃圾清掃由本行政村清潔人員負責,從垃圾桶至中轉站的收集清運由各鄉鎮自主招標聘任的清運公司負責,減量化站點的運行由減量化設備提供商負責,從中轉站到垃圾焚燒廠的垃圾運輸有環保部門聘請的清運公司負責(具體情況見圖5)。導致從入口到終端的垃圾分類運輸和處置的流程出于離散化的狀態,不同流程和環節之間很難實現無縫隙對接,不同垃圾運行責任主體在權責方面容易出現不對稱,權責關系有待于進一步明晰,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垃圾分類“三化”和“四定”的實效。清運公司由各鄉鎮自主招標,不對縣農辦直接負責,縣農辦往往難以真正有效監督清運公司,各鄉鎮也可能由于人情等原因也難以真正發揮有效監督的功能。目前垃圾中轉站站點的設備提供角色與站點的運行管理角色合一,中轉站站點的管理專業化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升。

此外,如何更好地縣、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縱向的工作合力,促進村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讓市場機制發揮更加支配性的功能,建立更加有效的激勵和考核機制,不斷提升相關人員的專業化水平也是下一步我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需要著力解決的重要問題。   


四、未來五年景寧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資金投入預測

資金投入是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的重要環節,資金投入的主要依據是農村常住人口所產生的垃圾清運總量。依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景寧縣2010年常住人口為10.71萬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五普常住人口為15.30萬人)相比,常住人口十年間減少4.59萬人。考慮到二胎政策的開放,結合近年來浙江省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基礎上,可以預測,景寧縣未來五年全縣常住人口基本上維持在10.5萬人左右,剔除縣城常住人口數,到2022年景寧縣農村常住總人口規模大概在8萬左右。參照住房城鄉建設部2016年發布的《生活垃圾產生量計算及預測方法》(CJ/T106-2016),依據景寧縣去年6個鄉鎮垃圾清運量的統計數據,建制鎮區按1.0千克/人.日計算,農村按照每人每天產生垃圾0.6千克計算,可以預測2022年各鄉鎮農村生活垃圾清運量和全縣垃圾清運總量。按照農村常住人口和行政村100%全覆蓋以及100%清運的要求,未來五年垃圾分類設施的資金總投入大約在2600萬左右。

垃圾分類處理設施資金投入主要包括幾個方面:一是村內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包括宣傳牌、戶分類桶、垃圾分類投放桶、村內垃圾收集車。每個宣傳牌包含四個垃圾分類大桶,以每個行政村設兩個計算,每個建設成本大約550元左右,共投入約220萬;戶分類桶,每戶設一組,以農村總戶數計算,大約投入140萬左右;垃圾分類投放桶及村內垃圾收集車以20戶設一組計算,大概投入95萬。村內垃圾收集車每村設一輛,共計投入總經費約76萬,四項總計531萬左右;二是鄉鎮(街道)垃圾中轉站及垃圾回收站。每個中轉站及設備建設、維修和監管監理費用共計80萬左右,以2022年每個鄉鎮全覆蓋為依據,大約投入1700萬左右。在21個鄉鎮新建25個垃圾回收站點,其中鶴溪街道、紅星街道為2個,共25萬左右;三是垃圾分類宣傳、培訓等經費約126萬左右。除此之外,還包括村垃圾分類工作經費等85萬左右,具體見圖6。當然,還包括垃圾清運、處置等日常性的運營管理費用,這部分通過政府招標的方式支付給中標公司。

五、未來五年主要工作任務

依照《浙江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三步走”設施方案》(浙村整建辦[2018]5號)的總體布局要求,依照我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具體實際,不斷推進我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提質擴面,加大工作的強度、力度和深度,奪取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一)循序漸進,分階段地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1.擴面推進階段:初見成效(2018年1—12月)

2018年是我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全面推進階段,更是打贏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攻堅戰的關鍵年。2018年,景寧縣在現有完成87個垃圾分類行政村的基礎上,力爭實現我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涉及167個村。其中渤海鎮和梧桐鄉各7個,標溪鄉、梅歧鄉和雁溪鄉各8個、秋爐鄉和家地鄉各9個、九龍鄉和鸕鶿鄉分別15個、澄照鄉11個、大地鄉13個、鶴溪街道15個、紅星街道12個、毛垟鄉3個、英川鎮28個。預計覆蓋人口共13300多戶,垃圾分類各類村內基礎性設施(包括戶分桶、四分桶、宣傳牌、垃圾收集車等)總投入預計在735萬元左右。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12個。

未來五年將在現有完成6個鄉鎮垃圾資源減量化站點的基礎上再興建或完善5個站點建設,依照布局總體均衡、人口聚居、地理地貌空間等因素綜合考慮,選擇在大漈鄉、毛垟鄉、九龍鄉和梧桐鄉各新建資源減量化站點1處,新建站房和相關配套設施,依照當地日均生活垃圾產生量以及垃圾減量化的現實需求,分別在大漈鄉和梧桐鄉新添資源減量化機器(磁熱分解機器)兩臺,渤海鎮在現有一臺的基礎上新添一臺機器。共涉及經費投入460萬左右。5個新站點建成后全縣共有10個垃圾資源減量化站點,更好地輻射周邊鄉鎮,大大緩解我縣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壓力(具體情況見圖7)。2018年全面鋪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及減量化資源化,在重點鄉鎮(街道)建設垃圾回收站點。

2018年我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效果初步呈現,實現生活垃圾分類覆蓋所有鄉鎮和行政村,覆蓋率達到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45%以上、資源化利用率達80%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99%以上。

2.質量提升階段:基本變樣(2019年1-12月)

在2018年所有行政村全覆蓋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和深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工作網絡,重點針對景寧一些農村地區空心化、散居化、邊緣化的自然村深入推進相關工作,力爭在2019年期間實現所有自然村垃圾分類全覆蓋。在實現全覆蓋的基礎上,2019年工作核心為全面提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質量,不斷完善前端農戶分類精準化、中端收集運輸規范化、末端處理設施標準化的制度機制建設,有效提升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水平。依據景寧縣農村生活垃圾產生量以及現有減量化站點垃圾處理能力情況,為了更好地實現收集清運日產日清、減量化效果全面提升的目標,在原有10個減量化站點的基礎上,再新5個左右的站點。同時,積極提升農村回收利用率,實現在21個鄉鎮垃圾回收站點全覆蓋。到2019年底,我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效果實現大變樣,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50%以上、資源化利用率達90%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建成省級高標準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總數達到9個左右。

3.全面決勝階段:徹底改觀(2020.1-12)

2020年將進一步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面做足、做細。進一步完善全縣垃圾減量化站點、鄉鎮垃圾回收站等基礎性設施的布點和建設。新建若干鄉鎮減量化站點,實現所有鄉鎮“一鄉一站”,減量化站點鄉鎮全覆蓋。按照可持續發展要求,加大垃圾回收力度,促進資源化利用,對重點鄉鎮(街道)依據垃圾回收現實需求因地制宜新建若干垃圾回收站。同時優化不同鄉鎮站點在垃圾處理方面的覆蓋范圍,最大化程度發揮減量化設備的效能。有效引導和規范相關企業、村民從生產、流通、消費、投放等全環節的垃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過程。農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60%以上、資源化利用率基本達100%,全縣農村環境面貌清潔、優美、整齊,環境質量得到根本改善,文明衛生形象全面提升,城鄉居民個人思想道德素質、文明衛生素質顯著提高,全面取得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攻堅戰的勝利。建成省級高標準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總數達到20個左右。

4.鞏固深化階段:樹新形象(2021.1-2022.12)

在完成各項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目標的基礎上,從2021年到2022年的兩年期間,集中精力查缺補漏,對垃圾分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思,及時總結積極完善相關制度體系,健全完善垃圾分類工作的各項長效管理措施,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精細化、標準化和制度化,強化監督與考核,不斷鞏固分類成果。對工作中的成功經驗,尤其是對符合景寧實際的、取得積極效果的一些新思路、新做法、新機制進行總結探討,深化創新,爭取走出一條具有景寧特色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新路子。以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為切入點,全面推進景寧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樹立中國畬鄉幸福和美農村的新形象。景寧縣農村生活垃圾工作推進情況見圖8。

(二)注重創新,從機制入手激發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內在活力

1.規范垃圾處理過程,建立標準化的垃圾治理流程

依照浙江省新發布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規范》(DB33/T2091-2018)的標準要求,在借鑒其他地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縣已經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的實踐經驗和實際情況,逐漸構建一套符合我縣實際的全流程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操作規范,從術語和定義、宣傳培訓、收集容器配置及分類收集點、收集站設置、垃圾分類投放要求、垃圾分類收運處理要求以及保障機制等各方面進行規范。不斷理順整合我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收集、清運和垃圾處理的各個環節,實現全過程的無縫隙對接。

2. 充分激活市場機制,建立企業為主體的運行體系

不斷完善相關機制,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建立與再生資源利用相協調的回收體系,推進垃圾收運系統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系統的銜接,構建垃圾回收利用兌換獎勵和激勵機制,促進生活垃圾收運網和廢舊物資回收網深度融合的市場化運行體系。優化布局垃圾回收網絡,完善鄉鎮垃圾回收站點(垃圾超市)機制建設。垃圾收集、運輸、處理企業由縣環衛行業主管部門進行行業管理,實行資質認證制度,鼓勵經過資質認證的服務企業進入我縣垃圾處理市場,參與各項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經營活動。依照景寧縣的實際,積極推動、培育兩家左右的資源化垃圾回收骨干企業。逐漸理順垃圾收運、處理中的責權利關系,優化市場競爭和激勵,完善垃圾減量化站點內部的運行管理機制,建立責任清晰、權責統一的良性運行機制。

3. 推動社會有效參與,建立多元化協同的治理機制

瞄準當前垃圾分類社會參與程度低的問題,建立健全相關的制度機制,積極探索景寧特色的社會化運行管理新模式,為社會組織、社區和村民共同參與垃圾分類提供支持和保障委托,開啟社會多元主體參與垃圾分類的新格局。探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把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行為納入信用信息系統。推動專家、社會志愿者和相關團體深入基層,宣傳、指導村民垃圾分類。委托第三方社會機構對垃圾資源回收企業和分類清運、處理企業的績效進行評估,開展垃圾分類服務的民眾滿意度調查,通過社會評價的方式以對垃圾分類的效果進行評估。

(三)以點帶面,打造有景寧特色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地方樣本

選擇條件比較成熟的若干行政村或社區,結合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社區)建設要求,以點帶面,依據具體的條件逐漸推廣,從“四個一”結合打造具有景寧特色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樣本。

1.一套標準化設施

依照相關標準,統一設立垃圾分類設施,包括外觀、規格等。在垃圾分類村醒目位置張貼統一設立形象、簡單的標識、標志。統一投放規格、顏色規范的分類收集容器,設立外觀整潔、適用的標準化宣傳牌(包括四個垃圾分類大桶),配備規范化的、封閉式的村內垃圾收集車。對垃圾回收站的外觀、外部標識和相關設施進行統一化的形象設計。

2.一張可視化地圖

在試點村中心位置設立垃圾分類的可視化、形象化示意圖,對本村所有重要的垃圾分類設施包括垃圾投放點、垃圾回收站、垃圾減量化站點的分布進行可視化的呈現。對從垃圾簽單的分類處理的前端農戶分類、中端分類清運、末端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的整個流程進行直觀呈現。       

3.一個智能化平臺

進一步推進垃圾分類處理的精準化治理水平,做到垃圾精準分類,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平臺功能,在條件成熟的行政村(社區)推行APP智能化平臺,引進第三方公司進行基于APP智能化平臺垃圾回收運營。借助于手機智能平臺,以“戶”為單位自助完成多項垃圾分類工作。以APP為平臺預約回收人員上門收集可回收垃圾,解決垃圾回收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建立以APP平臺建立自動化的垃圾分類積分獎勵機制。

4.一支專業化隊伍

充分發揮婦聯、共青團以及相關社會團體的力量,通過有效機制吸引社區居民、退休人員、在校學生加入到農村生活垃圾分類過程中,建立一支經過專門培訓、統一標識、素質過硬的志愿者隊伍,在試點村進行常態化的垃圾分類勸導和入戶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宣傳,進行垃圾分類投放引導,垃圾分類效果監督等。

?

產品展示

最新資訊

?

徐經理18936085105

手機:徐經理18936085105/王經理18013113750/顧經理18112779166
電話:徐經理18936085105
傳真:0512-66583571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地 址:蘇州市吳中區臨湖鎮許家港路298號

韓博科技專業生產廚余垃圾處理器,餐廚垃圾處理器,食物垃圾處理器,歡迎來廠參觀!同時提供有機垃圾處理設備新聞,餐廚垃圾處理設備成功案例及技術!

站長QQ:1294562135網站地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溪县| 普洱| 秦安县| 曲阜市| 永州市| 夏河县| 云阳县| 安徽省| 大兴区| 贡山| 乐陵市| 祁连县| 利川市| 柏乡县| 白玉县| 华池县| 襄城县| 吉木萨尔县| 宣汉县| 博乐市| 齐齐哈尔市| 罗甸县| 四子王旗| 林芝县| 天祝| 乌恰县| 景泰县| 白银市| 墨脱县| 荔浦县| 九龙坡区| 常宁市| 焦作市| 化德县| 灵璧县| 蒙城县| 玉环县| 扶风县| 泰和县| 尼木县| 广安市|